背景:
我國飲用水工業起步較晚,飲用水市場大體經歷了從天然礦泉水到純凈水,再到礦物質飲用水的3個發展階段。從目前工業生產的飲用水來看,產品種類主要包括純凈水、礦物質水、蒸餾水等幾類。目前國內飲用水行業已形成以娃哈哈、樂百氏、康師傅、農夫山泉、屈臣氏、雀巢和依云等為領先品牌的第一方陣,怡寶、正廣和、天賜莊等為強勢品牌的第二梯隊,以及其他一些弱勢品牌和新投資建設的雜牌軍的布陣格局。
最早進入我國飲料行業的外國公司是可口可樂。20世紀80年代,百事可樂、雀巢、達能等飲料巨頭也相繼進入中國。隨著國外資本的不斷滲透,國內飲用水行業的競爭更趨激烈。
本案例發生的企業是一家建廠時間較短,銷售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的飲用水生產企業,產品主要包括瓶裝飲用水、瓶裝礦泉水、桶裝飲用水、桶裝礦泉水、調味水等飲用水產品,瓶裝水日產量25萬瓶,桶裝水日產量5000桶(18.9L/桶)。
本案例涉及的產品飲用水的工藝流程為:
自來水→蓄水池→水泵→原水灌→5級過濾→紫外殺菌→臭氧殺菌→保安過濾→灌裝→貼標→噴碼→裝箱/塑包
質量事件:
2005年5~8月,公司共接到關于瓶裝飲用水褐色沉淀問題投訴142起,涉及產品共10萬包,120萬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計40余萬元。所有被投訴產品均是在2005年3月5日~29日之間生產的產品。
調查分析:
對投訴產品進行觀察:晃動產品,透過產品外包裝,可以清晰看到紅褐色懸浮物,大小有小米粒大小的1/8~1/6,繼續用力晃動,懸浮物逐漸消失。
原因分析過程如下:
1.對問題產品進行理化、微生物等指標檢測,檢測結果在標準范圍內,初步判定飲用該產品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檢查樣品庫內留存的水樣,沒有發現沉淀現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品嘗,口味正常。
3.抽查倉庫內未發貨的同批次瓶裝水,重點檢查是否有類似的沉淀問題出現,沒有發現沉淀問題。
4.抽濾20瓶存在沉淀的飲用水,在濾膜上發現較厚的褐色沉淀物,對沉淀物進行檢驗發現,在鹽酸和硫酸中不溶解,懷疑為有機物。
5.留存的樣品沒有出現褐色沉淀問題,懷疑可能是在運輸的顛簸過程中造成的。進行顛簸試驗,實驗發現,樣品經過振蕩器,顛簸12h后,沒有出現褐色沉淀。運輸顛簸試驗200公里,沒有出現褐色沉淀,放置12h后,出現輕微的褐色沉淀。
6.對生產設備和生產過程進行檢測,分別檢查砂罐、炭罐的過濾效果,活性炭的吸附性,發現活性炭罐吸附性明顯偏低。
7.鈦濾芯已壞,操作人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去除了鈦濾芯。
8.委托外部機構對問題水樣進行分析,檢測項目包括,有機物、HCO3-、K+、Na+、Ca2+、Mg2+、Fe3+、Cu2+、Zn2+、Mn+、Al3+、Si2+總硬度等項目,兩家不同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均正常。
分析報告見表1.5,24瓶批號為20050325的瓶裝山泉金屬離子含量見表1.6、表1.7:
表1.5 成品水外檢報告之一
樣品:(20050321) 送樣日期:2005/05/10
序號 | 檢驗項目 | 技術要求 | 檢驗結果(mg/L) | 單項判定 | 備注 |
1 | 有機物(KmnO4耗氧量) | / | 0.24 | / |
|
2 | ρ(HCO3-) | / | 0.24 | / |
|
3 | 鐵 | / | 0.24 | / |
|
4 | 錳 | / | 0.24 | / |
|
表1.6 成品水外檢報告之二
檢測項目 | 含量 |
ω(Mg)/10-6 | 15.3 |
ω(Ca)/ 10-6 | 137 |
ω(Zn)/ 10-6 | 49.9 |
ω(Mn)/ 10-6 | 836 |
ω(Fe)/ 10-6 | 10.3 |
ω(Mo)/10-6 | 〈0.1 |
ω(Cu)/ 10-6 | 〈0.1 |
表1.7 成品水外檢報告之三
無機離子分析報告 | ||||||||||
送樣日期:2005/4/20 | (單位:ppm ;硬度單位:德國度) | |||||||||
K | Na | Ca | Mg | Fe | Cu | Zn | Mn | Al | Si | 總硬度 |
0.5 | 11 | 10 | 3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0.06 | 4 | 2 |
0.5 | 11 | 10 | 3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2 | 0.06 | 4 | 2 |
0.5 | 9 | 10 | 3 | 0.0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0.06 | 4 | 2 |
0.5 | 10 | 9 | 3 | 0.01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0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4 | 2 |
0.5 | 9 | 10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9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0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0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1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2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2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4 | 2 |
0.5 | 10 | 12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5 | 2 |
0.5 | 14 | 30 | 6 | 0.01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7 | 6 |
0.5 | 10 | 13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5 | 2 |
0.4 | 9 | 13 | 3 | 0.01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2 | 5 | 2 |
0.6 | 20 | 46 | 9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1 | 未檢出 | 8 | 9 |
0.5 | 10 | 14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 | 3 |
0.4 | 10 | 13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 | 3 |
0.5 | 24 | 51 | 11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7 | 未檢出 | 8 | 10 |
0.4 | 10 | 14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 | 3 |
0.4 | 10 | 14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 | 3 |
0.6 | 7 | 15 | 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6 | 未檢出 | 4 | 3 |
0.3 | 10 | 24 | 4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 | 4 |
|
|
|
|
|
| 粒子含量均正常 |
整改措施:
1.組織對人員對問題產品進行回收,2005年5月20日開始發布產品回收通知,具體明確需要回收產品的批次號,并對部分經銷商庫內的問題產品下發了封庫通知,同時由營銷部門負責換貨。
2.對新生產的瓶裝水每批做膜濾,并如實記錄,發現異常立即進行匯報,由品管部組織討論處理措施,未發現異常。
3.售后服務人員及時處結客戶投訴,無條件給經銷商換貨,消費者根據其要求給于適當的賠償,盡量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
4.產品發貨期延長至2周,產品生產完畢,必須經過2周以上的觀察,并進行顛簸試驗,品管部確認沒有問題后方可發貨。
5.更換炭罐活性炭,同時制定活性炭的清洗程序,定期對活性炭進行清洗,確?;钚蕴康奈叫?。
6.更換鈦濾心。
7.產品及原水的檢測中,增加錳離子的檢測,每批產品必須檢測錳離子,原水定期檢測分析。
8.重新啟動過程控制,對生產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對員工的操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經過上述措施之后,同樣的褐色沉淀問題沒有再出現。
工作體會:
在此次事件中,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經歷了較長的時間,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檢測和設備改造之后,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是并沒有確定導致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分析還在繼續進行中。
但是在原因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卻足以讓大家心驚。違規操作,甚至于操作人員自行更改殺菌方案,隨意改造關鍵設備,也許,這就是出現如此大的質量問題,造成如此大的損失的根本原因。而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該企業在簡編過程中,取消的生產過程的檢驗人員,致使生產過程無人監督。在我看來,這樣的決策必然導致這樣的結果,而過程控制的失控立即給了企業最沉重的打擊。
也許,關于這一點,值得每一個質量工作者,每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認真的去反思。
編輯:foo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