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羅馬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今天發布一份全新報告表明,全球糧食貿易不斷發力,貿易量和貿易額都有望創造歷史新高。
糧農組織最新發布的《糧食展望》指出,全球糧食貿易“在新冠疫情期間面對各種干擾因素顯示出了強勁的韌性”,但糧食商品和能源價格快速上漲卻給貧困國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巨大挑戰,他們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生活必需品上。
糧農組織預計全球糧食進口費用將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突破1.75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14%,比2021年6月的預測水平高出12%。本輪上漲主要是國際貿易糧食商品價格水平整體提高以及運費上漲三倍所致。
發展中區域在其中占比40%,糧食進口費用預計將比2020年增長20%。由于成本增速高于進口量增速,低收入缺糧國糧食進口費用預計呈加速增長態勢。
2019-2021全球各區域糧食進口費用表。糧農組織
在發展中區域,谷物、動物脂肪、植物油和油籽等基本食品價格激增,而水果蔬菜、水產和飲料等高價值食品則成為發達區域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
《糧食展望》每年發布兩期,提供糧農組織對于全球主要食品市場供求趨勢的分析,包括谷物、植物油、食糖、肉類、乳制品和魚類,并關注食品商品期貨市場和運輸成本的發展動態。
主要結論
全球主要谷物產量前景依然強勁,預計2021年玉米和稻米產量將達新高,而谷物食用和飼用消費量增長則將更為快速。
2012-2022稻米產量、消費量和庫存量變化情況及預測。糧農組織
繼2020/21年緊平衡之后,2021/22年初步預測顯示,油籽及其衍生品的總體供給形勢將有所改善,但期末庫存量仍可能低于平均水平。
全球食糖產量將結束連續三年的下滑態勢,預計2021/22年將出現反彈,但面對全球消費仍有缺口。受主要出口國供給減少和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全球食糖貿易預計將出現小幅下滑。
2019-2022全球食糖市場一覽。糧農組織
2021年,全球肉類產量預計將有所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產量強勢反彈,尤其是豬肉。除大洋洲外,其他主要生產區域預計都將出現需求拉動的顯著產量提升。受到主要進口區域(尤其是亞洲和歐洲)進口預期下降的影響,全球肉類貿易預計將呈增速放緩態勢。
2021年全球奶類產量預計將有所增長,所有主要生產區域均將呈現增長態勢,其中亞洲和北美最為顯著。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對市場的干擾中逐步復蘇,全球乳制品貿易預計也將擴大。然而,由于國內產量增加且消費需求疲軟,近幾個月的進口增速有所放緩。
2019-2022全球乳制品市場一覽。 糧農組織
2021年,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預計將比2020年增長2.0%。盡管如此,由于疫情給該部門造成了沉重打擊,新的市場格局可能會長期持續。盡管貨運費用高企、物流出現延遲,但魚類貿易仍將出現反彈。
報告指出,主要農業糧食商品相關的期貨和期權等金融工具,未能“如其他價格高企年份那樣引發投機熱潮”。
投入品價格特別章節
糧農組織專家編制了全球投入品價格指數(GIPI),用以分析投入品價格快速上漲,特別是化石燃料能源價格上漲,對糧食價格和未來價格走向的影響,以及對全球糧食安全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2005-2021全球投入品價格指數(GIPI)與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FFPI)。糧農組織
全球投入品價格指數包括能源、肥料、農藥、飼料和種子價格,而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FFPI)則跟蹤主要農業糧食商品的國際貿易價格,該指數在2021年8月達到近十年高點。分析表明,兩套指數自2005年起一直保持同步,也就是說投入品價格上漲會迅速體現為糧價高企。
相較于2020年同期,在截至2021年8月的一年中,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增長了34%,全球投入品價格指數總體增長了25%。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糧農組織
報告指出,全球層面的匯總數據掩蓋了區域之間以及部門之間的顯著差異。例如,大豆種植戶對于當前價格昂貴的氮肥需求減少,因而從大豆產品價格上漲中獲益。相反,生豬養殖戶則面臨飼料成本高、豬肉價格低的局面,因而利潤微薄。
報告對潛在的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闡釋。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約70%的氮肥依賴進口,而氮肥價格受到化石燃料價格驅動。
此外,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目前為53個)中,超過60%的家庭收入用于食物、燃料、水和住房等必需品。糧農組織提出警告,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會對貧困消費者產生返貧倒退影響,敦促要對此保持特別“警覺”。
相關鏈接:
《糧食展望》英文版下載:
https://www.fao.org/3/cb7491en/cb7491en.pdf
市場與貿易
https://www.fao.org/markets-and-trade